本报讯(记者 沈玉青 实习生 傅 敏)7月18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集采优配,全面展示了上半年在自然资源要素保障和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在重大项目要素保障上,江苏成绩斐然。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底,我省自然资源系统已完成1.14万个各级各类重大项目自然资源要素保障集采优配,累计保障用地超92万亩。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完成南京、无锡等4个报国务院审批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所辖28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报批工作,为项目落地提供依据。同时,健全保障机制,与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打造要素保障共同体,建立全口径项目要素保障体系和“一项目一专员”跟踪服务。
当前,“合并审批”已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抓手,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在用地用林合并审批上,江苏创新建立“七个一”工作机制,将总体公示时间缩短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清单精简35%,综合审查时间缩短37%,切实减轻企业和基层负担。上半年,全省开展273件用地用林合并审批服务,已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其中已批80件,正在组卷或审查193件),涉及用地3.45万亩、用林0.42万亩。
江苏不动产登记领域的成绩同样亮眼。上半年,全省25.2万套房屋实现“交房即发证”,1122个项目实施“交地即发证”。在提升服务便利度上,江苏积极推进“一窗受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全省建立不动产登记服务点6000余个,深化数字化转型和“跨省通办”,不动产登记高频业务网办率达到92.64%。此外,江苏常态化开展不动产“带押过户”,上半年全省办理“带押过户”2.2万件,涉及抵押金额310亿元,有效降低不动产交易制度性成本。
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江苏“防减救”全链条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据了解,江苏以县(市、区)为单元开展了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全省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788处,威胁总人数8480人,威胁财产9.04亿元。为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江苏以“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为契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培训演练活动39场次,覆盖3500余人,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意识。
从规划蓝图到项目落地,从审批窗口到田间地头,江苏省自然资源部门正以系统性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下一步,随着全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突发地质灾害1∶1万精细调查、地质灾害防范由单点防控向“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转变等工作全面推进集采优配,江苏自然资源管理将向着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持续迈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广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